人民幣急貶值 無礙國際化?
×
[PR]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。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。
人民幣急貶值 無礙國際化?
自中美爆發貿易戰起,人民幣走向一直引來各界關心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自今年3月觸及高位後,因貿易戰而急轉直下,市場預期貿易戰升溫與匯率積弱將可能打擊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度;然而近三個月,量度境外人民幣使用度的渣打人民幣環球指數(RGI)卻從近四年的低位反彈上升,似乎與預期有所出入。美國近來在世界各地挑起貿易糾紛,也許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一種助力。
渣打人民幣環球指數量度香港、倫敦、新加坡、台灣等主要市場的離岸人民幣應用情況,指數計算人民幣存款、點心債券、跨境交易、貨幣交易、外地持有中國資產等幾項要素,反映人民幣國際化程度。該指數自2015年9月高峰(2476)以來,一直下滑。由於自2015年8月起人民幣兌美元開始貶值,故有不少分析指人幣匯率與國際化程度不無關係。
今年1月後,貿易戰漸漸升溫,市場開始預期人民幣受壓,4月人民幣下挫之勢持續,指數更一口氣大跌至近4年以來的低位(1705)。不過,自5月後人民幣雖然持續貶值,但指數卻持續向上升,7月更一口氣上升4.64%到達16個月的高位(1856),更是自2015年9月高峰以來單月最大升幅。
人民幣大幅升值或貶值的月份,會促成大量離岸貨幣成交額,推高指數。然而,過去三個月指數上升的重要動力卻來自於跨境交易。以人民幣結算的跨境貿易增加,除反映各地認受人民幣之外,亦可能反映了美元主導世界的情況出現改變。
PR